在中国,刷脸支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经常有人对着手机App“刷脸”买东西。如今,也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脸识别支付终端被各商家接纳。
的确,人脸识别让支付这件事变得高效而方便。不过,最近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指出,消费者正在“拿自己的隐私去换一些些许的便利”。
要方便还是要安全?这是从人脸识别技术诞生以来就被不断讨论的问题,并随着商业化的推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国民隐私意识尚且薄弱的中国,人脸识别支付将会向何处发展?
巨大的人口数量,不完善的隐私法
“信用卡总能藏在我们的钱包里,但人脸却要一直暴露在外面。”李伟说,“人脸其实是一项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或窃取,将会给很多人带来巨大影响。”
对于金融创新,尤其是新兴的支付技术,央行已经表明了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一方面,国家期望新技术能够给国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又在担心创新带来的安全风险。早在2014年,腾讯和支付宝曾拟发行虚拟信用卡,但被监管叫停;随后,面对面二维码收款也被暂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尽管央行对于金融创新持谨慎态度,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在中国依然有广阔的空间。
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尚不完善的隐私法,使得大量的个人信息能被以极低的成本获取。《金融时报》报道,虽然就人脸识别背后的AI搜索技术而言,中国和欧美的发展水平是相近的,但在商用领域,中国则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从2015年开始,政府就持续实施优惠政策,为人脸识别技术在安保、医疗和金融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政策支持的显著增加,人脸识别领域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因而得以持续地更新迭代。2014至2017年,中国人脸识别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36%。仅2017年一年,专利申请数就达到了2847件。
支付宝是“刷脸支付”的先行者。在大约4年前的德国汉诺威2015国际信息及通讯技术博览会(CeBIT)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向公众演示了刷脸支付功能。到今天,这项技术已经被支付宝的广大用户所接受。
自去年底,支付宝的刷脸支付走向线下实体店。2018年12月13日,支付宝在上海举办的新技术和新零售开放日活动上发布了全新刷脸支付产品“蜻蜓”,这是一款“即插即用”的POS设备,使商家和消费者能更方便地使用人脸识别。
卜蜂莲花市场部助理副总裁袁林化表示,一个收银员能够同时控制三台这种人脸识别支付设备,使结账效率提高了50%。
江西省人民医院也引入了40台“蜻蜓”,副院长何亚楠表示,“刷脸支付缩短了排队时间,缓解了患者的焦虑。”
事实上,京东也在两年前发布了人脸识别支付的战略规划,并将其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设备在各线下店和加盟店推广。比如去年4月,京东在长春开设了首家京东X无人超市,运用的“人脸识别+无感支付”号称最快5秒可完成结算。
京东和阿里方面均表示,他们不会在现阶段向商家收取大部分的数据服务费用,并指出,云计算和物流等其他服务的销量也因为新技术的使用而得到了提高。
分析师们相信,在在线用户增长的问题上,绝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将可能触顶天花板。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家在纷纷向线下寻找新的增长点。
通过向线下零售店铺设刷脸支付工具,电子商务公司们得以很好地收集和扩充数据量。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这样做无疑对它们各自的生态都非常关键——因为在线用户真的涨不动了。
方便与安全不可兼得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5%的手机支付用户都愿意通过诸如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等的生物特征识别手段进行支付,但是也有超过70%的用户表示,他们非常担心个人账户的安全性。
“人脸识别的便捷性与安全性不可兼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曾辽原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应该作为核实身份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的、关键的手段,特別是在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更不能作为单一的识别手段。”
“目前,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问题是不可控的。”曾辽原说。越来越多的监控摄像头被安装在公共场所,人们正在进入一个个人隐私逐渐消解的时代。当一个人将自拍照上传到社交网站或是走在大街上,他/她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可能就已经在无意中暴露了。“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它极有可能成为个人隐私的泄露方式。”曾辽原说道。
这种担心一点也不多余。鉴于信息泄露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成了一个大问题。PingWest品玩之前曾报道过,简历大数据公司巧达科技就通过利用大量代理IP地址、伪造设备标识等技术手段,绕过招聘网站服务器防护策略,非法窃取了大量存放在服务器上的用户数据。
中国公安部研究员向PingWest品玩表示,官方正在密切关注着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这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条例。
“在个人生物信息被滥用环节中,我国立法大部分都是空白的,或是缺乏一些可操作性的条款。”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德良表示。他说,央行正在制定一个针对金融科技的发展计划,预计将很快推出。
《新京报》报道称,中国之所以在商业化上走在前列,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更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今年5月,旧金山成为全球首个禁用人脸识别的城市。这项禁令也是更早前市议会通过的《停止秘密监视条例》(简称《条例》)的一部分,《条例》从政策和法律层面禁止了人脸识别技术,同样可能成为其他地方政府效仿的对象。比如萨默维尔市和奥克兰就推出了相似的禁令。
不同于更注重隐私的美国人,中国用户现在仍在积极地拥抱这项新技术。据深圳市未来产业研究院的估计,未来五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还将持续保持超过20%的增长率。随着AI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人脸识别支付将可能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支付方式。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隐私无处遁形——当政府和企业未经允许便获取大量民众个人信息时,民众还有任何隐私可言吗?人脸识别技术本身仍存在许多技术和道德问题,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解决。现在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更愿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